一、专业简介
先进高分子材料绿色制造与再生工程微专业,聚焦于当下全球高度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了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新能源技术、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新兴专业领域。本专业致力于探索先进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路径,通过创新的制造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同时深入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再生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全球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先进高分子材料在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其绿色制造与再生工程技术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绿色制造与再生工程复杂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使其深刻领会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熟练掌握先进高分子材料绿色制造与再生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服务于安徽及长三角等地区,为高分子材料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学科与产业交叉位置。
三、修读要求
学生在扎实完成主修专业学习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修读本微专业课程,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完成材料科学基础等先修课程的学习。
2.对绿色制造与再生工程领域有浓厚兴趣,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3.能按时完成各项作业、实验任务,并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与学术交流活动。
四、培养对象与条件
本微专业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开放,优先考虑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相关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学生无需缴纳学费、书本费和其他费用。
招生年级: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2022级和2023级学生,有意在安徽就业的优先。
招生人数:本期拟招20人。
学生成绩要求:主修专业不限,报名学生主修专业重修学分一学年内不超过3.0学分且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0。
五、合作单位
合肥中科科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威尼泰克塑料助剂有限公司
安徽圣瑞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六、学分与证书
微专业修读周期一般为2年,学生在毕业前,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0学分,即颁发微专业毕业证书。微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档案。
七、课程设置
微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由池州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和行业导师组成。微专业课程突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共开设5门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超过50%。
“先进高分子材料绿色制造与再生工程”微专业课程一览表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学时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授课教师 |
考核方式 |
线上 学时 |
线下 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1 |
080408 |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
2 |
2 |
32 |
20 |
|
12 |
|
1 |
郭文艳 |
考查 |
2 |
080407 |
天然高分子科学与材料 |
2 |
2 |
32 |
20 |
|
12 |
|
1 |
王文韬 |
考查 |
3 |
|
高分子材料企业认知实习 |
2 |
2 |
32 |
16 |
|
|
16 |
2 |
余瑞 |
考查 |
4 |
|
高分子材料绿色制造工艺实践 |
2 |
2 |
32 |
16 |
|
|
16 |
2 |
周江俊 |
考查 |
5 |
|
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项目实践 |
2 |
2 |
32 |
16 |
|
|
16 |
2 |
王秀军 |
考查 |
小计 |
10 |
10 |
160 |
88 |
|
24 |
48 |
|
|
|
八、教学安排
“先进高分子材料绿色制造与再生工程”微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小学期制,主要利用周末开展教学。第1学期:2025.09-2025.12;第2学期:2026.01-2026.06,教学形式包括:校内理论教学、线上自学和校外实践教学。
九、学生管理
归属单位: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负责人:王文韬
教学管理:余瑞
班主任:郭文艳
十、报名方式
学校有专项经费进行微专业人才培养。
联系人:王文韬
联系电话:15112650318
报名二维码:
